第(1/3)页 年关将近,江城的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的年味儿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置办年货的人流络绎不绝。陈阳这段时间也难得地忙碌起来,除了店里的一些年终琐事,更多是帮着家里、身边几位长辈、各位兄弟置办年货。 现在不比当初了,手下人多了,采购的东西也多,这一时间忙活起来,还挺麻烦的。 陈阳心里盘算着,光是店里的伙计就有十几个,这十几个人背后又是十几个家庭,这责任可不轻啊。 而且现在手下这些兄弟也不像以前了,以前是没钱,过年过节发点什么猪肉、牛肉、带鱼啥吃的喝的,这些兄弟老乐呵了。那时候看着他们接过年货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,陈阳心里就觉得暖洋洋的,觉得自己做的事儿有价值。 跟着自己这两年,大家手里都有钱了,虽然说不算大富大贵,但吃喝不愁了。陈阳观察着手下这些兄弟,有的在江城买了房,有的把老家的父母接了过来,都过上了好生活。 这变化让他既欣慰又犯愁——欣慰的是大家日子过好了,犯愁的是再整这些吃的喝的,就没啥意思了。陈阳琢磨着,得琢磨点新花样,不能让兄弟们觉得自己这个老大敷衍了事。 可什么样的年货既体面又实用,还能让大家觉得新鲜呢?这个问题在他脑子里转了好几天,愣是没想出个完美的主意来。所以这年货帮大家置办点什么新奇的,成了陈阳的一个问题。 还有,自己家里的年货倒是好说,母亲喜欢什么,妻子需要什么,他都门儿清。关键是还有个岳父,方振国书记身份特殊,送重了不合适,送轻了又显得不够重视,有些采买需要格外注意,这尺度真是不好把握。 陈阳想起上次因为一盒茶叶的事儿,方书记还特意跟自己谈了话,提醒他注意影象,这让陈阳越发谨慎起来。而宋老爷子那边,老爷子见多识广,什么好东西没见过,送俗了拿不出手,送雅了又怕不合老人家心意,以及一些关系亲近的师友,每个人的喜好、身份、地位都不同,陈阳也都需要亲自挑选一些合宜的礼品送去,以示心意。 这几天他光是列清单就列了三四个版本,每次看着那长长的名单,都觉得头疼,这使得他待在子阳寄当行的时间比平时少了许多。 就在陈阳忙于这些俗务之际,一位不速之客,接连三次造访了他的店铺。 第一次,是在一个飘着细雪的下午。罗喜良穿着厚重的貂皮大衣,手里小心翼翼地提着一个看起来分量不轻的皮质手提箱,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三个大小不一的锦盒。他抬手推开了子阳寄当行的玻璃门,门上那串做工精致的铜铃风铃发出一连串清脆悦耳的声响,像是在欢迎客人的到来。 站在柜台旁边整理货架的劳衫,听到风铃响动,下意识地转过头来。见到这位穿着考究、气质不凡的中年男子走进店里,他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,快步迎了上去,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:“先生,欢迎光临!” 第(1/3)页